Sorry, your browser cannot access this site
This page requires browser support (enable) JavaScript
Learn more >

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,它是一种心理现象,包括喜怒哀乐、爱恨惊惧等。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情感发生、发展、变化的心理规律。根据情感发生的强烈程度、持续时间的长短、情感的稳定性和方向性,情感可以分为心境、激情和应激

情感的发生伴随着多种生理变化,如心率加快、呼吸急促、血压升高、面部表情肌肉运动等。这些生理变化是由大脑边缘系统、下丘脑、脑干网状结构等部位的中枢活动所引起的。这些生理机制对于情感的表达和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
情感与认知是相互关联的,情感是基于认知的,同时又对认知产生影响。情感体验会影响人的认知判断和决策,同时认知过程也会影响情感的表达和调节。例如,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,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。

一条河流曲曲弯弯,前进、后退、迂回,却总是到达要去的地方。 —奥克塔维奥·帕斯-

情感的定义

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:“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,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”。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: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、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,属于主观意识范畴,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。

“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”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判断问题,“符合人的需要”就是事物的价值特性,是一种客观存在,“态度”和“体验”均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,这样,心理学的情感定义又可表述为:“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”。情感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应该是事物的价值特性。

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,那么情感的大小也必然取决于主体、客体和介体三者的品质特性,这就是“情感的三要素”。

根据情感主导变量的不同,人的情感可分为欲望、情绪与感情三种类型。

  • 欲望

​ 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,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。当机体缺乏食物时,人就会产生饥饿的心理体验,并形成对于食物的欲望。是人的本质,因为他的本质被认为是由任何给定的自身情动所决定的任何行动

  • 情绪

​ 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,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。例如,脏、乱、差的工作环境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。

  • 感情

​ 人的生存与发展要核心内容上就是对于价值的生产与消费,那么,情感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:人类依靠情感来识别价值、表达价值、区分价值、计算价值、选择价值和创造价值。

情感的脆弱与坚韧

情感,这个看似无形却强大无比的力量,既能让两个陌生人迅速靠近,也能在瞬间将最亲密的关系推向深渊。它的脆弱,在于一旦受到伤害,即便是最细微的裂痕,也可能成为无法愈合的伤口;而它的坚韧,则在于那些历经风雨依然坚守的情感,如同磐石般坚定不移。然而,当人心寒了,这份坚韧似乎也变得脆弱不堪,因为寒心,往往源于信任的崩塌和期望的落空。

  • 什么是脆弱?(自我逃避

​ 在Anna Bruk等人(2018)看来,脆弱(vulnerability是指:尽管有恐惧,但仍然愿意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持开放态度,愿意暴露自己的情感。它意味着我们不害怕被拒绝,愿意放弃对自身全然的控制,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、充满风险的位置。我们谈论脆弱的时候,谈论的是一种没有防御或者防御程度低的生活。 脆弱的人是敞开的,不以“活得安全”作为人生的信条,ta们愿意进行尝试,迎接来自外界的所有回应,即便得到的是拒绝;脆弱的人不害怕伤害,愿意面对自己的所有面向,容忍自己的挫败和丧失,而不是把令人痛苦的感觉隔离开来。在ta们看来,感知伤害是人生的一部分,在被伤害后能够涵容痛苦,继续拥抱生活,同样是人生的一部分。**脆弱是朝向适应现实的,对个人的发展有极重要的意义。

  • 但是,我们常常回避脆弱(放弃

​ 尽管我们需要脆弱,但常见的情况是,我们将脆弱与恐惧、羞耻、悲伤和失望等黑暗情绪(dark emotions)联系在一起,即使它们深刻地影响了生活、爱和工作方式,这些情绪我们也不想讨论。

​ 比如,不敢率先承认自己对他人的爱,因为这看起来像是放弃了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控制权,有着被拒绝的可能;不敢在工作中说出自己面临的困难,因为这意味着无能;不敢表露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恐惧和悲伤,因为这代表着软弱和矫情。

在现代社会中,脆弱依然被看作需要隐藏和规避的情感,需要将其从我们的经验世界中清除掉。尤其对男性来说,在男子气概中,脆弱往往被认为是缺点,而不是美德。

​ 情况在今天变得更加复杂,不论男女,更被社会认可的气质是坚强、果敢,流露脆弱不仅可能会被看作“软弱”,还有“装可怜”之嫌。

​ 这也与我们的防御有关。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都可能被伤害的世界,为了避免某些伤害,发育出了许多自我防御机制。脆弱带来的痛苦,常以这种方式被我们隔离掉。

​ 因此,脆弱是珍贵的。

在回避脆弱的过程中,我们变得自我封闭。当我们把痛苦隔绝在心门外的时候,我们也把一切新鲜事物发生的可能性、把所有可能改变我们当下状态的美好事物的发生,一起阻挡在了自身以外。

  • 如何做到保持脆弱?

​ 当一个人是脆弱的,ta对他人就可以有更好的共情——因为ta们不害怕体会到情感,也更能理解他人深深埋藏起来的脆弱和痛苦。因此ta们对待他人更为仁慈。

​ ta们欢迎未知的可能性,准备好了承受生活中的各种遭遇,是因为ta们更有勇气、更相信自己,也是因为一种“无论欢喜悲伤,都是生而为人的珍贵体验”的人生价值观。

​ 这种脆弱的本质,是对待自我、他人和世界的深深的敞开——一种允许新事物发生发展的人格开放性,最终因为开放,你迎接了变化的发生,从而走向了自我的康复。

关于如何做到保持脆弱,把“向着万事万物深深敞开自己”作为一种生活态度,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点:

  • 自爱。如果不能够爱自己,不愿意看一看自己真实的需求、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痛苦、不相信自己的欲望和感受是重要的,你的敞开就无从说起。你对生活的感受,就会很容易被社会的评价影响。
  • 接纳。接纳自己不可能控制一切、接纳他人有着和自己一样的人性的复杂性。这种接纳会让你放下高的预期,从而更平和地看待生活。
  • 有意识地放弃一部分生活中的防御。不畏惧痛苦,认识到它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、甚至是一种特权。认识到自己随时可能受到伤害的现实,同样,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处理痛苦。只有放下防御,我们才是敞开的,新的事物才能刚好地走进我们。

掌控意味着已知,允许意味着未知。要想生活发生改变,获得新的可能,必须承受风险、放弃掌控、让自己意外——我们无法预知是好的可能还是坏的可能,我们只能向万事万物深深地敞开自己。

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生活并不容易,但也正因其艰难而显得更有价值。有些人想躲避艰难,封闭内心来阻隔焦虑和压力,但这是对真实情绪和感受的压抑,长此以往会损害身心健康。我们必须敞开身心,与自己对话、与真实的世界互动,才能成为心理灵活性更强的人。

不过,走向开放、接纳脆弱是一个过程。也就是说,这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当下的防御机制,也不意味我们要立刻“开放”,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难以承受的时候,依然可以有选择地退回到安全领域,逐渐消解自身的痛苦。

但最终,如果想过更有可能性的生活,让更新和更好的事物在我们体内发生,就要求我们必须看到脆弱的珍贵与美好,望向面前的另一条路径:从安全领域走出,以开放而脆弱的状态迈向这个世界,从而过上更为丰盈的人生。

情感的博弈与均衡

背叛与忠诚和信任是相对应的,而理解和信任才是情感和家庭关系的根基。前文所述只不过是在简单地假设条件下,将经济学原理运用于背叛预期的分析,基本上只是揭示了问题。考虑到夫妻或者伴侣双方的直接互动,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博弈分析来部分地解决问题。之所以说是部分地解决,是因为现代经济学中的效用分析和效率观点是不完善的,它缺乏或者说丧失了心理学的根基。例如Sen批评“理性人假设”将人看成了“理性的傻瓜”;Kahneman在谈到理性假设时说“除理性之外,人类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”。另外,自边际效用学说之后,序数效用表达偏好排序回避了效用的人际比较问题,而在考虑福利影响时这一问题又是无法回避的。

设想一种情境,其中双方都面临“忠诚”和“背叛”两种选择。如果双方都忠诚并情愿付出则情感和谐(尽管其直接表现为负所得),仅一方付出则另一方属于“搭便车”者(free-rider),双方都不付出则婚姻是失败的,所得皆为0。下图是为支付矩阵,其中数字可理解为投入时间价值:0

GGKF201102088_18700.jpg (462×265) (cnki.net)

可以看出,双方的占优策略都是“背叛”,它与“囚徒困境”相似,但不同的是使双方收益(并非最终效用)最大化的策略并非是双方做出一致选择,而是只要有一方“忠诚”。这里需要先说明两点:一是此处的收益应是直接收益,将时间投入到家庭中属于对家庭的“奉献”,尽管最终会带来自身的收益,但仍先是直接体现为自身的付出;二是双方都选择“忠诚”仍是最值得追求的,因为家庭关系的和谐需要双方进行“合作”,才能取得互补收益并实现家庭效用的最大化。接受这两点,我们再考虑一方“忠诚”而另一方“背叛”的问题,它实际上表达了一种“调适”的理念。我们不主张丈夫或妻子持有传统的“三从四德”观念,即使对方不忠也甘愿奉献和牺牲自我。然而,家庭的组建和解散都是需要成本的,同时家庭幸福是需要不懈努力来追求的,如果一味坚持自身利益优于家庭利益和所谓的“平等”观念,最终可能不会得到家庭幸福。

与此类似,“性别战”是个博弈论中众所周知的例子。如果按照经济学的效率和最优化观点,双方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可以各得其所。然而,这里忽略了从对共同刺激有共同的反应中所获得的乐趣。所以,可能最好的办法是双方共同去做同一件事,然后得到真正最好的结果。另外,如果将家庭在个人的生命周期中视为是永续存在的,那么从双方博弈的角度来说,它应当是无限次重复博弈。由于无限次重复博弈中的最优策略永远都是“针锋相对”,这也给“合则两利”提供了充分的理由。

世界上有任何人都没有见过的东西, 它很温柔, 非常甜美 。大概如果可以看见的话 ,谁都会想要的吧。 正因为如此 ,才会谁也没有见过它, 为了让人无法那么轻易地得到, 世界才把它藏了起来 。但是总有一天会有人找到 ,应该得到的那个唯一的人 ,一定能把它找出来。 ——《龙与虎》

爱情动漫诗词摘录——致年少的青春

山内有樱名为良,

树本无名只待春;

樱花生在深山内,

春树志向贺新春;

樱花易逝,春树常青。

———《我想吃掉你的胰脏》

音无结弦之时,

跃动天使之心;

立于浮华之世,

奏响天籁之音;

升起立华乐独奏,

曲终音无心结弦。 ” ———《天使的心跳》

“未闻花名,但识花香;

已知花名,花已不在;

再识花时,泪已千行。 ” ———《未闻花名》

引用:

情感的本质|Chen (reschen.cn)

背叛预期与感情危机——基于心理经济学分析 (cnki.net)

情感的哲学本质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

如何理解「脆弱是非常珍贵的一面,甚至是最美好的部分」? - 知乎 (zhihu.com)

评论